不孕/好孕附議鬆綁 醫界籲:解決少子化危機
台灣生殖醫學會建議鬆綁人工生殖門檻 提振生育率
Please link: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226/38215120/
台灣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屏除掉一些經濟問題和個人因素,大部分的原因源於婦女晚婚晚育現象造成難孕、甚至於是不孕的問題,讓台灣生育率更居世界各國之末,而此少子化現象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難得的是,據2013年ICMART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工生殖(試管嬰兒)成功率高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國水準,證明了台灣優異的醫療技術可協助解決少子化危機,但台灣2007年所立法的「人工生殖法」至今已超過10年,有許多老舊的法規未順應社會變化與時俱進,亦不符合國際趨勢,影響民眾就醫權利。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富仁表示,站在協助民眾醫療的立場,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應適度合理放寬人工生殖的對象和施行條件,合理尊重生育權。內容包含:1.允許協助各個家庭達成「有子有女願望」的醫療。2.允許兄弟姊妹間的精卵捐贈。藉此倡議來解決台灣少子化窘境。
世界各國醫學期刊為借鏡 台灣應做為修法借鏡
據國際醫學期刊指出,現行國際上已開放手足捐贈精卵。1986年起有澳洲、美國、加拿大、比利時、英國、愛爾蘭等國家在醫學期刊中刊載,包括2009年愛爾蘭報導一位33歳婦女因為卵巢提早衰竭,最後接受雙胞胎妹妹捐卵而順利生下健康寶寶;2016年加拿大學者針對在加拿大2012年至2014年的68對夫妻接受姊妹捐卵後所生下的寶寶同樣健康。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富仁表示,實際上,國內捐卵來源不足,但是人工生殖法卻禁止兄弟間捐精和姊妹間捐卵,在2007年人工生殖法立法完成前,台灣曾經多年實際執行姊妹卵子、兄弟精子捐贈。但立法後卻規定禁止這項捐贈,建議老舊的法規因順應時代社會需求,做為修法借鏡。
允許兄弟姊妹間的精卵捐贈 減少漫長等待期
據高雄長庚醫院婦產科統計,過去七年共有133位等待精卵捐贈,小於40歲的占3成,大於40歲的占7成,實際配對成功共37位,順利生產的人數為28位;而即便是在台北的台大醫院婦產科,也統計出今年共有40到50多位等待案件,實際配對成功數僅一半左右。可以得知,目前人工生殖法規定以「匿名捐贈」為主,但捐贈的人少,需求的民眾多,供需比不平衡,導致等待時間過長,很可能錯失懷孕黃金時期。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富仁指出,本身在高雄長庚醫院婦產科臨床上,就遇到不少最後無法求子的遺憾。舉實際案例來說:38歲結婚的陳太太,婚後2年未受孕,經檢查卵巢功能衰退,夫妻倆提出可否借助陳太太35歲的親妹妹捐贈健康的卵子,無奈在台灣人工生殖法令禁止下,陳姓夫妻只好依照法令等待漫長的卵子配對,苦等5年未找到合適條件,至今屆齡45歲,考量年紀已高不適合再生育及養育下一代,夫妻倆只好遺憾放棄求子希望。黃富仁提到,姊妹捐卵或兄弟捐精有著血緣關係,更可以增加家族的向心力,而匿名捐贈不僅有遺傳疾病風險外,也可能造成捐贈者和受贈者雙方的下一代可能有結婚的機會。黃富仁強調,三等親內的器官捐贈就可以,親屬有意解決生育問題卻不行,實屬矛盾。
允許協助「有子有女願望」的醫療 讓家庭更美滿
「林姓夫妻,育有兩女,先生因為傳統家庭觀念,長輩期盼能有男丁能傳承衣缽,夫妻倆在壓力下努力做人,接連又懷孕了4-5次,但經過婦產科醫師超音波檢查後疑似為女娃,夫妻倆身心俱疲,夫妻倆感嘆,若是能事先挑選好性別再受孕,不是更為理想。」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富仁表示,倡議的主軸以一對夫妻必須在兩胎為同性別的基礎下,開放第三胎選擇性別。當一對夫婦預備生兩個以上小孩子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夫婦是想要有男有女。不論是已有兩個男孩或女孩,他們大都希望第三胎是不同的性別,一來可以平衡家中的男女比例,另外也可以讓小孩從小就學習和不同性別的小孩相處,而為人父母者更可以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體會教育男女的不同辛勞與樂趣,對於家庭生活來說更為圓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