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接受性基因分析(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ssayERA)真的能提供個別化的胚胎移植精準預判嗎?

基因微陣列技術(genomic microarray)拓寬了對許多研究領域的洞察力,使科學家能夠在快速有效的實驗中分析許多基因的表達,旨在將這些研究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在生殖醫學,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微陣列來增加對子宮內膜容受性(胚胎著床窗)中涉及的分子機制的理解,以及可能的治療性轉譯是如何可行的。在過去的多年中,多項研究的重點是人類子宮內膜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基因表現,這些研究已經產生了大量關於調節和失調的信息植入窗(WOI),使基因在可育,低生育和難治的條件下研究關鍵分子/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機制仍有待闡明。

復發或重複植入失敗(RIF)可能是毀滅性的。一些患者接受三輪或更多輪IVF治療,一切似乎都順利進行:取出時卵數量多,受精率高,胚胎看起來健康,質量高,子宮內膜看起來很好,轉移順利,但懷孕永遠不會持續發生。

對於試圖追查原因的生育專家來說,這也是一個棘手和令人沮喪的情況。患者需要答案,醫生想要幫助。令人高興的是,新的測試和技術正在不斷發展,以幫助生殖專家提供一些這些答案,並幫助患者找到正確的懷孕途徑。 ERA測試是這些新發展之一,為應對植入失敗的患者提供新信息和新希望

ERA測試如何運作?
且需要在周期中非常特定的時間獲得的子宮內膜樣本。
使用補充雌激素和黃體酮也可以使用生育藥物來製備子宮內膜。黃體酮開始的那天是第零天,並且在那之後五天進行測試。以稱為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的程序採集組織樣本。將細導管穿過子宮頸插入子宮腔,並使用導管中的柱塞產生抽吸並將微小的子宮內膜襯裡樣品吸入導管。許多女性發現這部分過程非常不舒服,但這是一個非常快速的過程。然後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將樣品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結果可在大約三週內獲得。如果結果返回組織為“不接受”,那麼應該更早或更晚地重複測試,直到確定最佳時間。一旦確定了患者的接受窗口,就可以使用個性化胚胎移植(pET)定時植入胚胎。

當子宮內膜襯裡是接受性的時,子宮內膜細胞的遺傳物質具有獨特的“表達”,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或多或少地產生某些類型的RNA。研究人員分析了每個樣本中236個基因的表達,並建立了超過12,000個子宮內膜組織樣本的數據庫,以查看在周期的不同時間產生的RNA水平。然後,他們使用先進的計算機算法尋找模式,直到他們可以根據其特定的表達譜將樣本可靠地分類為“接受”或“不接受”。該測試具有高度可重複性,這意味著當樣品在循環的同一時間進行測試但間隔數月時,結果保持不變。使用ERA,醫生可以確定女性的“植入窗口”是否在預期時發生,或者是否需要移動轉移日期以確保胚胎和子宮內膜之間的最佳“同步”。

ERA的若干爭議測試?
基因微陣列技術提功大量訊息,然而所有發揮生理功能的是在蛋白質層次,換言之自DNA轉錄到RNA甚至轉譯到蛋白質的真實大段差距,有些基因微陣列呈現的訊號部一定要在蛋白質層次影響在子宮內膜容受性分析經過如此多的壓力,物力和金錢投資,重複植入失敗造成的失望和痛苦往往是嚴重的。如果您或您關心的人一直在努力解決無法解釋的IVF週期失敗,請考慮向您的生育專家詢問ERA。它為您提供了一個新的數據點,信息就是力量。有時一天的轉變就是在重複植入失敗後看到成功所需要的。
花費要有意義, ERA的成本約為850美元,除了藥物和醫療回診次數增加的成本之外,對大多數人而言也是影響。所需的額外成本和時間是在更多IVF週期中為什麼不預先使用測試的此技術。Cost(花費)是否無謂增加都是醫病間的考慮,若加上三代試管(PGS)的花費更顯驚人。若有了ERA的先行檢查,胚胎端未測試就無法提供全面的訊息,如精準的著床點確植入了染色體異常的胚胎(一代二代試管),若有更簡易的檢查或ERA的cost down(低價化),有些患者應該考慮像ERA一樣進行更多的測試。 這個額外費用可以是一個IVF週期提前成功的和多個失敗週期之間的差異。醫師間仍很多人不認同ERA,認為精準度,真實性及患者的花費產生而對ERA的不以為然。

結論:
在冷凍胚胎移植之前的模擬週期中進行ERA測試似乎不一定全面能改善良好預後患者的持續妊娠率。 需要進一步的大型前瞻性研究來闡明ERA檢測在良好預後患者和復發性植入失敗患者中的作用。

本文參考
1. Malizia BA, Hacker MR, Penzias AS. Cumulative live-birth rate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N Engl J Med 2009;360:236-43.
2. Simon A, Laufer N.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clinical approach. Fertil Steril 2012;97:1039-43
3. Ruiz-Alonso M, Blesa D, Díaz-Gimeno P, Gomez E, Fernandez-Sanchez M, Carranza F, et al. The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 for diagnosis and 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 as a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Fertil Steril 2013;100:818–24.
4. Hertig AT, Rock J, Adams EC. A description of 34 human ova within the first 17 days of development. Devel Dynam 1956;98:435–93.
5. Navot D, Scott RT, Droesch K, Veeck LL, Liu H-C, Rosenwaks Z. The window of embryo transfer and the efficiency of human conception in vitro. Fertil Steril 1991;55:114–8.
6. Wilcox AJ, Baird DD, Weinberg CR. Time of implantation of the conceptus and loss of pregnancy. N Engl J Med 1999;340:1796–9.
7. Díaz-Gimeno P Horcajadas JA, Martínez-Conejero JA, Esteban FJ, Alamá P, Pellicer A, Simón C. A genomic diagnostic tool for human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based on the 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Fertil Steril 2011;95:50-60, 60.e1-15
8. Ruiz-Alonso M, Blesa D, Simon C. The genomics of the human endometrium.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2;1822:1931–42.
9. Ruiz-Alonso M, Galindo N, Pellicer A, Simon C. What a difference two days make: ‘‘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 (pET) paradigm: a case report and pilot study. Hum Reprod 2014;29:1244–7.
10. Simon C, Vladimirov IK, Castillon Cortes G, Ortega I, Cabanillas S, Vidal C, 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alysis (ERA) test in the infertility work-up to guide 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 versus fresh transfer or deferred embryo transfer. Fertil Steril 2016; 106 (supplement): e46-7.
11.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Vol.13, No.1 pp. 77–86, 2007
12.J Assist Reprod Genet. 2018 Jul;35(7):1301-1305

陳啟煌

學位: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1985/08 - 1992/07)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 (2012)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2016.08~迄今)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部定專任教授 (2015年2月起~迄今) 經歷: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1994/08 - 1999/07)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1999/08 - 2011/02) 中華民國駐查德共和國醫療團團長 (1999/08-2000/07) 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試管嬰兒及人工生殖臨床研究員(2001/05~2002/04) 美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生殖內分泌不孕症臨床研究員 (2001/04-2002/05) 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部定專任助理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部定專任助理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2016.08~迄今)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部定專任副教授 (2015年2月起~迄今) 國際生殖保存醫學會Newsletter, co-editor 任期一年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聘任陳啟煌為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生育力保存專家委員會顧問,聘期五年 (2017/11迄今)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生殖醫學分會第壹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期三年 (2018/06/08~迄今) 台灣生殖醫學會副秘書長 (2018/09~2020/08)